拥抱deadline的蔷薇

日常吐槽宽街。因被迫宅家无聊开始看起了恐怖片

【戏评】外百老汇音乐剧《Unknown Soldier》— 记忆是浪漫最后的堡垒

02/21/2020, Playwrights Horizons


刚看完的时候觉得这剧故事蛮单薄的,成年后的孙女寻找“无名士兵真爱”的真相,与少女时代的外婆与失忆的一战时期“无名士兵”的联系,双线并进。虽说整个音乐剧也只有九十分钟,但这故事太过“直线条”,让我感觉没办法撑起基本骨架。何况孙女与帮忙搜索线索的图书管理员之间的“暧昧”与“渴望寻求人生意义”的主题不仅俗套而且十分无聊。相反,奶奶线由于改编自真人真事,自带时代悲剧色彩,加上其中不少高音唱腔十分动人,情绪饱满高亢,完全由细腻的情感演绎与曲调撑起来的。本剧的歌曲虽说不能和朗朗上口的经典曲目相比,但也非常悦耳,在烘托情绪变化与人物感情纠葛时尤其出彩(哪怕是孙女线的俗套,我也有被图书管理员的“意外之恋”感动片刻),以至于我大多数时候都忽略剧本的薄弱,而沉浸在那哀而不伤的氛围里。


剧后讨论时导演和编剧提到他们坚持做这个项目,是为了纪念两年前早逝的朋友,同时也是本剧作曲作词的Michael Friedman。讨论会上他们时不时回忆着好友曾经的趣事,被Michael惊人的才华所震撼的敬佩,制作剧目时想着“如果是Michael的话会怎么做”,突然觉得很伤感,之前看剧时有的诸多抱怨也烟消云散了。虽说有这般不完美,可他们想要纪念挚友、想要让人们知道逝去友人的才华那份心意,以及为了让演出日臻完善而忙前忙后,是多么浪漫又可爱啊。


讨论会上编剧还提到过本作背后的历史原型。虽说剧本把故事放在了出征去一战的美国士兵上,但真实故事却是那位失忆的士兵是在里昂火车站被发现的。送进医院后,经过报纸渲染而出名。之后有将近两百多人前来“认领”这位士兵,哪怕很多明显证据不足。明知道对方并不是自己盼望的那个人,却执拗地认定事实就是如此。这份与战争的阴霾紧紧相连的心情,让编剧深受触动,因此创作了剧中少女时代的奶奶Lucy(也是法国原型里相认的人中最后留下的女性的名字)频繁探望精神病院中的失忆“无名士兵”Francis的情节。


观众有人提问时说,自己和朋友对故事有争议。“无名士兵”究竟是不是奶奶Lucy在战争中本该死去却无意中幸存下来的丈夫?他究竟是不是逃兵?Lucy真的如剧中她的孙女后来相信那样,在中央车站与即将前往战场的“无名士兵”一见钟情,相处一晚后便马上结婚吗?还是她因为不能接受丈夫逝去的痛,于是把“无名士兵”当成了替身?主创们说,这个剧与以往那些要给出“肯定答案”(比如谁与谁一定在一起啥)的音乐剧不同,故事的“答案”是模糊了的。虽然他们在剧本里给了这样那样的假设、伏笔与线索(比如奶奶那封没能寄给转院的“无名士兵”出、内容模棱两可的信),但最终他们把结论留给了观众自己思索。


(编剧说原本的剧本里孙女那条线没有什么主要剧情,和图书馆管理员的“暧昧”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的失控都是后来添加延伸的。私下里说,我觉得这一笔非常“画蛇添足”……)


话说本剧的导演与设计团队都是去年 The Rose Tattoo过来的😂导演有说他认为这个剧本的关键词是“记忆”,“无名士兵”的失忆,年轻Lucy对记忆的取舍以及孙女对奶奶过去回忆的“继承”,都是紧扣这一主题的。于是舞台美术设计也采用了抽象的、充满隐喻的布置。图书档案盒象征着被宏观叙事遗忘的历史尘埃(结尾时ensemble默默收拾档案盒并拿下台的细节,结合剧本,也是余味无穷),散发着温暖灯光的房屋模型既是萧条的底特律也是孙女记忆中温暖的家,演员坐在低垂的吊灯下仿佛暗示自己人生的窘境(虽说这个布置给演员移动造成困扰,这点讨论会上导演特地起身比量开玩笑了的)。


原本冷淡灰白色调的布景,在多样的灯光色彩衬托下,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每一种色彩的转换,不仅是故事场景的转换(从冷冰冰的档案室,到童年中的房屋,再到爱情开始的纽约中央火车站),也象征着角色回忆中感情基调的变化。爱情到来时的浪漫与忧伤,离别前夕的黯淡,精神崩溃时的紧张,都在光影流转的一瞬间静静地流淌。


(这是剧终后的座谈会,舞台都重新布置过。但大体上都是同一批道具)

评论

© 拥抱deadline的蔷薇 | Powered by LOFTER